狀態廣告

搜尋此網誌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2:儲蓄、買房、股票、基金一本搞定!

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2:儲蓄、買房、股票、基金一本搞定!

学校では教えてくれないお金の授業

作者: 山崎元
譯者:呂理州
出版社:大樂文化
出版日期:2016/03/07

買房與租屋,怎樣算出哪個划算?
購車或投保,必須先搞懂哪些事?
申購月配息型基金不聰明,邊背債邊投資不穩當,為什麼?
更多讓小錢變大錢、顛覆舊思維的理財方法,盡在本書!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方式五花八門,不管是自己操作,還是交由理專打理,有人賺得好幾桶金,有人卻弄得負債累累,基本差異就在於金錢觀。

你的金錢觀能否使你致富?請想想以下的問題:
1. 領到年終,不先還利息3%的房貸,而是投資報酬率4%的金融商品。
2. 一買股票價格就跌一半,認為不輕易脫手,加碼攤平才是上策。
3. 覺得結婚成家後開支會增加,獨居生活反而合乎經濟效益。

如果答案是「YES」,強烈推薦閱讀本書!
投資顧問山崎元教授透過9堂課,讓你第一次領薪水,就懂得如何儲蓄、買房、買賣股票與基金等,從此不再為錢苦惱,一輩子都有錢!

第1、2課 保持收支平衡,是理財的前提

•利用複利的神奇力量
領到薪水,扣除固定金額去儲蓄,透過複利的力量,小錢會越滾越大。

•用現金支付開銷
每家信用卡公司都會推出誘人的紅利方案,看似划算,但如果你沒有記帳習慣,難免看到帳單鉅額大吃驚。相對地,現金支付能實際感受金錢的花用,不但可避免刷爆,還能自我提醒。

“嚴格來看,投資僅是理財的一個環節而已,但我們卻將它放在第一順位,而忽略真正的主體─理財。”──知名投資專家 股魚

第3課 銀行、券商的話術不可盡信

•別輕易聽信推銷
有些理專看似獨立,其實隸屬某家公司,他們清楚你的金錢流向,積極推銷商品,只是為了佣金回扣,從你身上賺到錢才是最大目的。

•利用網路進行交易
購買金融商品之前,建議你閱讀資料、瀏覽網路做研究,而非任憑營業員介紹,在半推半就之下買到不適合的商品。

“坊間大半的財務規劃師都不具備必須要有的金融知識,他們寫的書常常有明顯的錯誤,我認為有些錯誤根本是故意使然。 ”──知名財經作家 王志鈞

第4課 確實計算獲利率,認清賺賠真相

•獲利率是以單利或複利計算?
投資可以避免財富因通膨而縮水,但相同金額是以單利還是複利增添獲利,結果將天差地別。本書揭露了某些金融機構「將獲利率灌水」的招數,以及「換算年利率」等曖昧說詞,幫助你跳脫利率的陷阱。

•清償貸款是第一優先
複利能讓儲蓄從小錢變大錢,在貸款上也會使小債變大債。切記避免邊背債、邊投資,即使投資報酬率再高,先償還貸款才能真正降低風險。

“寧願餓肚子去睡覺,也不要在債務中醒來。”──著名政治家、科學家 班傑明 富蘭克林

第5課 買房、買車或投保,真有必要嗎?

•用「現金流量貼現」衡量房屋價值
購屋買到的不是新屋的價值,而是數年後還清房貸的中古屋。用物件的未來期待價格,衡量現在的價格,就知道買房、租屋哪個最划算。

•保險就是「損失」的投資 
本書告訴你5個條件,幫你判斷是否應該投保。非必要又不懂的保險不要碰,尤其是儲蓄型保險,因為效率低又昂貴。

“我們都企圖以價格而非時間,來衡量商品的價值。”──股神 華倫 巴菲特

第6課 投資債券與外匯,重視風險角度

•設定停損範圍
投資10萬,一年後可能變成8或12萬,甚至更多或更少,這其中報酬的差距就是風險。衡量自己可以承受多大損失,並在範圍內進行投資理財。

•外匯是一場零和遊戲
什麼是外匯保證金交易?這是一個槓桿效果大,相對的也是風險高的金融遊戲,因此千萬別以為它的風險比股票小,而疏於風險控管。

“要獲取投資利潤,就要承擔投資風險。”──基金教父 約翰 博格

第7、8課 投資股票與基金,千萬別搞得太複雜。

•不執著買進股票的價格
抓住「賣出時機」比「買進時機」還困難,因此,只要當持股理由消失,與其持續「加碼攤平」,等待股價回升,不如趁早出脫以穩定投資組合。

•月配息型基金沒有賺較多
相較於一年支付一次分配金的基金,月配息型基金每月固定配息看似賺較多;但其實不然,你反而必須繳納更多税金,損失更多。

“以閒錢買股,才能跌不心驚。每年買賣≦2次,才不會受股價變動影響而頻繁進出。”──知名存股專家 股素人

第9課 運用「經濟時鐘」,調整理財模式

•掌握景氣和金融政策,搭上理財順風車
泡沫經濟時期不適合投資?景氣一恢復,物價就上漲,讓人感覺錢變薄?作者獨創的「山崎式經濟時鐘」指點你,在什麼時機、用什麼方法理財,能讓資產穩健倍增。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全球投資先驅 約翰 坦伯頓

本書特色

•9堂課,教你掌握理財投資的所有重點。
•報酬率和風險是否合理,用實際案例算給你看。
•獨創的經濟時鐘圖,幫你明辨政策與狀況,抓住賺錢趨勢。

好評推薦~

知名投資達人 股魚
知名存股專家 股素人
知名財經作家 王志鈞

作者簡介

山崎元

經濟評論家,專長是資產運用。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獨協大學經濟學部特任教授。My Benchmark代表董事。

1958年生於日本北海道。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進入三菱商事工作。在從事現職之前,經歷野村投信、住友信託、日本美林證券等12次轉職。固定在雜誌連載文章,並經常上電視節目發表評論。

著作有《30歲之後,你想要多有錢》、《精明投資人的18項武器》、《全面修訂 超簡單的金錢運用術》、《新的股票投資論》、《增加財富的真正常識》、《年金運用的實際常識》、《基金管理》等。

譯者簡介

呂理州

1956年出生於台北縣。日本國立一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曾任日本文摘雜誌社研究編輯和工商時報撰述委員。

著作有《學校沒有教的西洋史》、《日本戰後經濟史》和《解剖日本軍國主義》等。譯作有《股市之神.是川銀藏》、《人生的暗號》和《K線日記:7大絕學,讓我的資產多一倍》等書。

目錄

推薦序1 為理財觀念打下深厚根基 股魚
推薦序2 擁有「明智理財觀」,退休生活有保障 股素人
推薦序3 教你識破似是而非的理財技倆! 王志鈞
序 言 不管錢多錢少,理財都得遵守3原則

第1課 看待金錢,你的態度是什麼?

正確的金錢觀是,在乎但不執著
◎金錢的態度,就像人之於空氣的關係
◎金錢的價值,就是建立在眾人的共識上
◎金錢的演化,已變成存摺裡的紀記錄資料

有錢不一定幸福,缺錢讓人不安
◎想像有錢會有什麼好事
◎沒有積蓄,沒有生病的權利
◎謹慎用錢,不吝嗇也不招搖
◎錢變多一定能增加幸福感?

理財方式,決定你會多有錢!
◎買單付帳,最能看出人的個性
◎投資理財的前提是,先做到收支平衡
◎談錢絕不庸俗,不正視理財更危險

抓住3個重點,一輩子都有錢!
重點一 想要有錢是持續儲蓄的動力
重點二 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
重點三 聰明理財,讓小錢變大錢

第2課 學會儲蓄與投資,錢就追著你跑

你知道,一個人的一生會賺多少錢?
◎兩份薪水,生活更有保障
◎掌握三個要素,提升自己的「資本價值」

養成儲蓄習慣,你的「本錢」是關鍵
◎有錢人的好習慣是,「先有儲蓄,再談投資」
◎薪水發下來,你得固定扣除部份收入存下來
◎花錢記得以現金付款,才看得到實際支出
◎切記!別碰信用卡循環利息

為退休後準備,愈年輕開始愈好!
◎你該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
◎將收入的三成拿去儲蓄,保證享有安穩生活

投資就像一場賽局,有人贏就有人輸
◎領悟一:投資像賭博,好處是可以訓練你的頭腦
◎領悟二:因為有風險,所以得正確設定好你的「期待值」

第3課 與銀行券商打交道,要注意這3件事

錢放哪裡最安全?
◎銀行有倒閉風險,因此你的應對方法是?
◎苦等存款利息,不如進行可靠投資

如何不被銀行理專、券商營業員晃點?
◎理專有肥水,才會積極推銷賣給你
◎和銀行券商接觸前,先建立2個認知
◎利用網路帳戶,購買最適合自己的金融商品

聽老師、專家說,不如自己花時間研究
◎銀行券商不會幫你賺錢,而是從你身上賺錢
◎小心!理專最清楚你的金錢流向
◎兩個條件,找到最佳理財諮詢顧問

第4課 理財到底是賺是賠,得由「獲利率」判斷

活用存款,讓錢幫你賺錢
◎別當守財奴,錢放著只會被通膨吃掉
◎比較金融商品,先換算成「年利率」

獲利率要以「複利」來考慮
◎像滾雪球,複利讓利息愈越滾愈越大
◎你的獲利是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
◎獲利率經常被銀行券商灌水
◎72法則,讓你的資產迅速翻倍

拆解「獲利」的陷阱
◎陷阱1 以複利計算貸款,付出的金額會很大
◎陷阱2 每月固定配發利息,其實沒有讓你賺比較多

第5課 第一次買車、投保、買房就該知道的事

改變消費方式,比控管金錢更有效
◎這3種高價商品,真的有必要買嗎?

房屋—該買房還是租屋,如何衡量?
◎買房之前,先思考4個要點
◎你以為買的是新屋,其實是數年後還清房貸的中古屋
◎物件是便宜或昂貴,得計算未來價值
◎「現金流量貼現」是判斷買房或租屋的指標
◎住市中心或郊外?要用通勤花費來考慮
◎「多人住三房」比「單人住一房」,經濟效益高很多!

壽險—每個人都需要投保嗎?
◎5個條件,決定是否要買壽險
◎醫療保險就是賭「運氣不好」的彩券
◎要不要投保附加壽險,差別在於手續費
◎不選擇儲蓄型保險,因為效率不好又昂貴
◎頻繁重訂契約,只是便宜了保險公司

汽車—購買前得考量移動成本
◎以汽車代步,真的比較經濟實惠?

為何他們能變成有錢人?關鍵是 收入〉欲望

第6課 投資債券外匯,如何兼顧風險與報酬?

投資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豐盛
◎有效運用金錢,就是放在最合適的地方
◎徹底落實「先儲蓄,再投資」

從風險的角度思考投資
◎先問自己,損失多少錢無所謂?
◎你的風險資產額度有多高?
◎追求最大報酬,要在可承受的風險之內
◎將報酬的「標準偏差」,作為風險的預測值
◎風險該如何計算?
◎千萬別以為長期投資,就是等於降低風險!
◎投資與投機都要做好風險管理
◎計算資產,得合併評價股利收入與資本利得

挑選債券有原則
◎哪種債券適合散戶?
◎利率上漲,債券價格就下跌
◎購買債券不能光看評等

進場買外匯的基本知識
◎外匯該怎麼操作?
◎外匯是一場零和遊戲
◎槓桿效果放大獲利,也增加風險

第7課 投資股票別搞得太複雜,其實只要懂這些就夠了!

投資股票前,你要懂這些基本知識
◎股價由供需程度來決定
◎「本益比」是投資新手最重要的指標
◎以股利、股息的「獲利率」,算出股價貴還是便宜
◎股價最大變因,是預估獲利的變化

怎麼建立最合適的投資組合?
◎分散投資才能減少風險
◎有效分散投資,有2個條件
◎理專說「定額投資法」風險最低?是錯的!

如何抓準最佳的賣股時機?
◎千萬別執著股票的「買進價格」
◎當持股理由消失,就是賣出的時機
◎4個理由,出脫持股不猶豫

選股不用選最美,要選「最有潛力的美女」

第8課 投資基金、各類商品的「懶人小撇步」!

積極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比一比
◎2種基金具體運作有何差異?
◎投信業者不告訴你的2個真相!

投資基金有什麼好處?
◎透過網路購買,可節省手續費
◎投資基金有4個優點,與4個注意事項

ETF與 REIT各有不同重點

基金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基金可以少額投資分散風險
◎依據5順序及2重點,選擇基金

第9課 用獨創「經濟時鐘」,調整你的理財模式

鈔票有價值,是因為有人願意使用

金融政策是寬鬆還是緊縮,判斷利率與物價

泡沫經濟無法避免,也是你的獲利契機
◎金融政策與泡沫經濟循環不息
◎造成泡沫經濟關鍵原因是…………
◎泡沫經濟,是搭上順風車的獲利良機?
◎投資理財要追蹤2個經濟指標

什麼是「山崎式經濟時鐘」?該如何運用?
◎用「時鐘」思考經濟循環與資產運用方式
◎保留投資餘額,抓住進場契機

結語 不管悲觀或樂觀,正確知識引領真正富裕

序言

不管錢多錢少,理財都得遵守3原則

在學校時,你是否有學到體系完整,且覺得很有道理的處理金錢方法呢?

我沒有學到!我在大學讀的雖然是經濟系,卻完全沒有教授個人如何處理金錢的課程。在大學之前的小學、國中、高中也沒有。但是,「金錢」在許多人的人生當中,是很大的問題,幾乎對所有人而言都非常重要。

我認為在小學、國中或高中的適當階段,在家庭科、數學或社會科上,應該教授個人如何處理金錢。在大學更應該加以研究、教授個人的理財論。可是對學者也好,對金融專家也好,個人如何處理金錢是出乎意料困難的問題。

坊間不乏「財務策劃師」(financial planner,簡稱FP)等專家。坦白說,大半的財務規劃師都不具備必須要有的金融知識,他們寫的書常常有明顯的錯誤。事實上,財務規劃師所看的書,本身就有不正確的記載。

能夠將正確的理財知識整理成淺顯易懂的原則,並且傳授具體的應用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書對個人理財大膽進行有體系的「上課」。我不說「教學」,而說「上課」,是因為本書比大學的上課內容還淺顯易懂,是高中的水平。

我從2010年開始,在獨協大學教授「金融資產運用論」,教大學生如何運用個人資產。為了讓對理財完全沒有概念的大學生理解如何運用金錢,透過上課內容,我明白了一些事,而本書就反映了那些事。因為對象是大學生的關係,所以本書的表達方式更淺顯易懂。

我長期擔任金錢運用顧問的工作,也曾是投資信託與年金資產的基金管理人。還有對證券公司與智庫專家的金錢運用提出建議,也曾任共濟年金運用委員會的委員,因此有許多思考運用年金的機會。

本書所傳授的許多理財祕訣,是將專家運用大額資金的訣竅,整理成適合個人使用的方法。

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我察覺到不管資金多寡,運用的基本原則都一樣。不管是運用超過三十兆的公家年金,或三十萬的個人金錢,都必須遵守下列3個基本原則︰

1.風險必須控制在能承受的範圍內。
2.思考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3.盡量節省不必要的成本。

本書除了理財之外,本書也介紹在生活中與金錢有關的事情,告訴讀者怎麼做才合理。例如,要如何管理金錢,才會不愁沒錢花?要買房還是租屋?如何看待壽險?

有金錢很方便,可是金錢只不過是手段而已,太在乎金錢不是很令人愉快的事。對我而言,不在乎金錢而過活,是最理想的型態。本書的精神是讓人明智理財、不必為金錢煩惱,並舒服過日子。

要明智而心情愉快地理財,最重要的是必須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在金錢的世界裡,若是只依賴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業職員的判斷,八成會遭到「損失」。因為顧客選擇高價手續費的金融商品,會增加他們的利益。因此,在理財上重要的是「自己判斷」,與金融業職員來往時則要小心謹慎,尤其不能心存「我是顧客,對方應該會善加對待」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

另一方面,在金錢的世界裡,也有股市、匯市這種每個人都能參加,並且樂在其中的遊戲場所。本書對股票投資有淺顯易懂的解說。我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應該投資股票」。不過,投資股票的學問很深奧,可以幫你了解經濟,還可以讓你賺錢(雖然不是絕對賺錢)。請挑戰股票投資。

本書各章都是獨立內容,讀者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開始閱讀。如果能夠讀完九堂課,應該可以獲得具體的理財訣竅,以及一生都能判斷理財狀況的基本理論。為了過著舒服的人生,各位請加入修習「理財課」的行列。

第2課 學會儲蓄與投資,錢就追著你跑

養成儲蓄習慣,你的「本錢」是關鍵

◇有錢人的好習慣是,「先有儲蓄,再談投資」

為了過豐裕的生活,首先要賺很多錢。

例如十個人有同樣收入,他們的生活應該都不相同,有人靠著收入過豐裕的生活。有人為了籌措資金,如走鋼索般險象環生。學校畢業數年後,去參加同學會就可以發現,在大公司領高薪的同學,銀行裡不一定有許多存款。

雖然擁有很多收入是過著豐裕生活的重要因素,卻不是所有的要素。我觀察過許多人發現,是否有儲蓄,重要性不亞於收入的多寡,前者的重要性甚至高於後者。

舉具體的例子來看。

實收薪資(扣除稅款與各種費用後)為5萬元、儲蓄有25萬元的人,除了本業工作帶來的收入之外,如果一年想增加125000元的資產,該怎麼辦?

有很多方法。有人認為可以投資股票或其他金融商品,但是本錢只有25萬元,一年想增加125000元,換言之,一年想獲利50%,幾乎不可能。如果一年想增加125000元的資產,本錢起碼要有250萬元才夠。

但是,如果不是投資,而是從每個月的薪資,經由儲蓄增加金錢,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125000元除以12個月,每個月儲蓄一萬零四百多元,就有可能辦到。如果有年終獎金,每個月儲蓄更少的金額就能達成。

再強調一次,如果要靠投資,則必須增加金錢,本錢愈多愈有利。如果擁有250萬元,一年獲利5%,就可增加125000元;如果擁有1250萬元,一年獲利1%,也可增加125000元。

考慮是否投資時,首先重要的就是要有某種程度的儲蓄。

◇薪水發下來,你得固定扣除部份收入存下來

怎麼做才能存錢?

有計畫地儲蓄,並將儲蓄的錢拿去運用,與沒有計畫地儲蓄相比,兩者差距很大。一般人認為,儲蓄就是從收入扣除支出後的剩餘,換言之,扣除生活費之後,還有剩餘的錢才拿去儲蓄。但是,更好的方法是,從薪資等收入,事先扣除一定的金額拿去儲蓄,剩餘的錢才當作生活費。生活費當然包括娛樂費與交際費。

如果不這麼做,很難有令人滿意的儲蓄金額。「事先扣除法」的有效根據是「行動財政學」,這是吸收認知心理學的成果,一直研究到財政學的領域。

人們行動時的判斷,不一定總是取決於理性的選擇。例如,明明知道減肥有助於健康與美容,卻抵擋不住眼前蛋糕的誘惑,而忍不住吃了蛋糕。又例如,投資人高估了每月配息型基金的收入,總計下來明明有虧損,但投資人仍舊趨之若鶩。

這就是由於感情性的判斷勝過理性的計算,導致採取不理性的行動。

將未來能得到理想的體重,與吃下眼前的蛋糕相比,在理性的判斷下,前者具有較大的價值,然而我們卻常高估眼前的利益。在「行動財務學」裡,把將來的價值以現在的評價,打折扣後的系數畫成圖,會呈現雙曲線的形狀,這種傾向就稱為「雙曲線折扣」。許多人都有這種「雙曲線折扣」傾向。研究這種不理性行動在經濟上造成的影響,就稱為「行動經濟學」。

在儲蓄上來說,若每月可自由使用5萬元,實際使用其中4萬元,剩下的1萬元就可以儲蓄下來,可是這當中卻不斷有想花掉這1萬元的誘惑出現。若是如此,不如一開始就先把這1萬元拿去儲蓄,錢包裡只放能夠自由使用的4萬元。這樣一來,既可以確實儲蓄,又沒有精神壓力。

另一種「事先扣除法」的具體方法是,在匯進薪資的銀行帳戶之外,另外設一個帳戶。並且設定每月自動匯進新帳戶1萬元。如此一來,就很難動用這個新帳戶的錢。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雖然2個帳戶都是自己的錢,但是在心中,你卻會對這2個帳戶有不同的評價。這在「行動財務學」中就稱為「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或「心理會計」。

例如,工作賺來的錢與花在賭馬的錢,即使金額相同,前者是「重要的錢」,後者是「可以盡情揮霍的錢」。在實行「事先扣除法」時,「心理帳戶」是自我控制一個有效的手段。

◇花錢記得以現金付款,才看得到實際支出

與「如何使用金錢」同樣重要的是,「以什麼速度使用?」但其實很難適當管理使用金錢的速度。

有些人在發薪日前,錢包就已經空蕩蕩,也有些人刷信用卡刷到爆(存款不夠)。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貸款、減少對將來的不安,以及為了能與金錢相處愉快,我推薦各位「現金主義」。「現金主義」就是避免用信用卡付款,盡量用現金付款。這種付款方式可以讓你很快地感覺到金錢的流動,具體的作法是養成習慣,每月兩次從銀行帳戶領出預定要花費的錢。

第一次領出的錢如果能夠支付半個月的開銷,就算不錯了。但如果不到半個月就花光錢,下半個月就要節省一點。較大的購物與旅行費用,是事先可以預料的支出,因此可以事先從生活費中籌措出來。能夠實際感覺到金錢的進去流動性,自然就會取得收支均衡。

有些人會認為「不使用信用卡集點很可惜。」但是我還是認為,如果沒有每天記家計簿,管理收入與支出,最好不要使用信用卡。在培養出收支均衡的感覺之前,與其獲得稍微的利益,應該重視金錢的實際狀況。

◇切記!別碰信用卡循環利息

或許為了方便出國旅行,你會申請一張信用卡。要注意的是「使用信用卡時不要用循環信用(revolving credit)付款」。最近,民眾如果到銀行開戶,銀行給你的提款卡大多具有信用卡功能,這點也要小心,不要用循環信用付款。循環信用付款,簡單來說就是貸款,這是邁入貸款生活的第一步。雖然貸款金額很少,可是利息年利率高達15%左右。老實說,你投資股票所獲得的利益,也不一定能趕得上這個貸款利息。

信用卡公司宣傳,如果選擇循環信用付款,集點就會變成2倍,並送你豐富的禮品或優惠的服務(如國外旅行)。然而,對信用卡公司而言,加上這些成本之後,仍舊可以充分獲利。

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等媒體的廣告,看到這種針對金融知識不足年輕人所做的宣傳(這個廣告宣傳費也要花很多錢)。社會上常有這種引誘人貸款的巧妙陷阱,他們從有錢人手中獲得手續費,從貧窮人手中獲得利息。

如果你的情人使用循環信用付款,你就得考慮今後是否要與他繼續交往下去,至少不能與他結婚。因為與一位無法抵抗貸款誘惑、沒有經濟觀念的人結婚,婚後可能會過著辛苦的生活。老實說,這樣的人頭腦並不好!

第4課 理財到底是賺是賠,得由「獲利率」判斷

拆解「獲利」的陷阱

◇陷阱14以複利計算貸款,付出的金額會很大

運用複利時,很多人應該會感覺,金錢增加的速度快很多。但是,複利的效果,在貸款時也會發揮一樣大的威力。

法律有規定貸款的利息上限,貸款未滿25000元時,利息最高為20%。貸款在25000元和25萬之間時,利息最高為18%。貸款超過25萬元時,利息最高為15%。如果投資股票,很難有這麼高的獲利率。

例如,以年率18%貸款25000元時,如果中途沒有還錢,4年後,貸款就會成為2倍,也就是5萬元。如果沒有還錢並繼續借貸,4年後,就會增加為九萬五千元。簡直是以滾雪球的方式增加,許多讀者應該會感覺到,如果貸款以複利方式計算,威力會更大。

貸款雖然是對自己未來的投資,但是絕對不能從事沒有計畫,或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貸款。無論為了購物消費而貸款,或是味了買房車而貸款都一樣。

還有,如果有房貸時就必須要還清,而不是一邊背負著房貸,一邊理財。例如,有一位上班族,負擔著利息3%的房貸,他考慮到可以把年終獎金全部拿去理財,並找到投資報酬率三%及四%的金融商品,那麼他應該選擇哪一種?

正確答案是把年終獎金拿去還清房貸。還清利息三%的房貸,不僅與運用三%的金融商品有同樣的效果,而且由於還清房貸是沒有風險的運用,所以比運用三%的金融商品還有利。

不能光比較投資報酬率,而要一併考慮獲得投資報酬率所需要的風險。大部分的時候,還清貸款是第一優先。

◇陷阱24每月固定配發利息,其實沒有讓你賺比較多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以複利運用,每個月增加二%的投資信託,如果以年利計算,獲利率為百分之幾?
答案:大約二十六.八二%。這也是利用剛才的算式(1+[月利])^[月數]=(1+0.02)^12=1.26824...

用這個計算的結果來考慮下面問題:

問題:如果是每個月可以得到本金二%的投資信託,以複利計算,一年後的收益率是多少?但
是每次要從分配金扣除二Ο%的稅金。還有一年後,領取本金二十六.八二%的分配金
情形,比較這兩者,哪一邊的損失比較多?
答案:由於一年後的收益率,是從分配金的二%,課稅之後領去剩下的八Ο%,由下列的計算
得知是二Ο.九八%(1+0.02×0.8)^12=1.21456...
還有以一年為單位,領取分配金的場合,用下列的數字計算:1+0.2682×0.8=1.21456...
兩者的收益率,每個月領取分配金約為二Ο.九%,一年後一期領取為約二十一.四五%,
所以每月領取分配金的場合損失了Ο.四七%。算式如下1.21456-1.20983=0.00473

這個差距即使其他條件一樣,由於先被扣除稅金,所以運用的本金便減少了。

同樣的收益率,假如期待更多的獲利率,與其選擇發放每月分配利潤的金融商品,還不如選每年發放一次分配利潤的商品,會比較划算。如果讀者們有一起計算,應該就會了解。但是實際上,許多投資人都選擇每月發放利潤的類型,如2014年1月開始的免稅投資帳戶。

一般來說,晚一點付錢比早一點付錢還要划算。在過去利息比現在還高的時代,許多金融機構都利用金錢收支的時間差,來賺取利息。

例如,利息為年率五%,收取價款有七天的差距,在那期限之中就可賺取價款的約O. O九六%,價款的金額愈大,賺取的金額愈多。

我最初任職的綜合貿易公司,公司員工每個月都有聚餐費,當收取聚餐費的同事去收取時,很多人都拖到下一次的發薪日才支付。理由是收取金錢要快,支付金錢要慢,這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則。我們身為綜合貿易公司的員工,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確實遵守這個做生意的大原則。

這個大原則或多或少會影響人際關係,卻是公司先進員工的珍貴教訓。實際上,如果利息水準高,支付金錢和收取金錢之間的時間差,會大大的影響損利。這是對金錢必須要擁有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