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廣告

搜尋此網誌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利奇Promax煞車系統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系列專題報導四:自行車產業的展望
日期:2009/03/18 08:35
繆宇綸報導

雖然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一般民眾的消費信心變得相對薄弱,不過台灣的自行車業,仍然能夠逆勢成長。根據統計,2007年台灣自行車整車出口475萬台,平均單價222美元,分別比2006年成長百分之17與百分之7,整車和零組件出口金額達14億7千6百萬美元,成長近兩成四,顯示台灣的自行車出口不但持續成長,同時也逐漸以中高價位的高品質產品,作為主力出口產品。

而去年可說是台灣自行車產業最輝煌的時候,前11個月整車出口達488萬8千多台,超過2007年全年整車出口量,和2007年前11個月相比,成長了百分之13.44,整車和零組件的出口金額,則分別成長了百分之31.47和百分之32.12,分別達到12.3億美元和4.96億美元,顯示台灣廠商已逐漸突破過去的代工經營模式,轉向研發創新、提昇品質,以及開發自有品牌的策略已日漸開花結果,站穩高單價、高品質的市場,例如「捷安特」與「美利達」的整車,以及建大和瑪吉斯的輪胎、微轉Micro Shift的變速器、利奇Promax的煞車系統,其實都已經成為業界舉足輕重的品牌,顯示台灣的自行車業,已經脫離低單價、低品質的生產經營模式,展現出高度創意和彈性。

不過,台灣雖然是自行車王國,出口單價也在增加,但是台灣的產品是不是有「價值感」的產品呢?自創品牌CSK的前自由車國手張勝凱認為,現在台灣已經有國際級的品牌,所以要追求的不只是MIT,還要DIT,也就是把設計感加進產品,因此他在今年車展裡推出時尚風的產品,未來更可能把高級皮件導入座墊、車手帶等產品,讓自行車更具時尚感『台灣自行車的製造水平已經是世界一流,但是在包裝方面,我覺得還是不夠創新......台灣現在缺的是一種時尚的自行車,才能夠帶動所有的人來用台灣的產品......』

此外,要真正落實「節能減碳」,自行車就不該只是週末出來到河濱道騎一騎的休閒運動器材,而是要能替代部分汽機車的通勤交通工具。自行車當然不能完全取代個人或大眾運輸工具,但是卻可以成為極佳的區域通勤工具。騎車不但健康環保,透過單車的高度和速度看城市,肯定也有不一樣的風貌。公共自行車在歐洲國家早就行之多年,高雄市公共自行車日前上路,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U-bike也開始在信義區試辦,台北市長郝龍斌說『這樣的一個概念在國外試辦過,也成功了,包括在巴黎,包括在西班牙都做得非常好。而且我看到資料,在國際大城市裡面,用腳踏車作工具大約有七千萬人。我們台北市其實在河濱腳踏車道一百零六公里,就是腳踏車作為遊憩休閒這部分已經作得很好,可是我們非常希望作的就是未來我們這個環保的交通工具,有變成我們城市中間很重要的特色之一,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裡試辦微笑公共自行車的活動,我們希望先從信義區開始,當試行非常好、非常順暢之後,我們也會擴大到其他地區去......』

為了提供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動員旗下工程師設計專屬車款的巨大機械公司董事長劉金標表示,和其他國家比較,他有信心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不會比他們做得差『台灣畢竟是全世界自行車供應......最高級自行車的製造供應中心,我捷安特又是在這裡面居於很重要的地位和份量,我總不能不去做一些具有國際水準的(自行車),或是大家可以騎就好了......總不能這樣子作,所以一定要超國際水準,因此我們為了這個計畫,也跑了很多次,全世界我們知道巴黎是最成功的(地方),看了以後我們就更有信心啦,我們絕對可以比這個作得好!』

台灣是自行車產業大國,在技術上領先全球,但自行車終究只是「工具」,關鍵還是在於使用工具的「人」,以及讓工具能夠順暢運轉的「環境」,例如能不能讓自行車的功能更人性化,更具有精品的價值感,我們能不能在城市裡營造出對自行車更友善、更安全的環境;各縣市現在都在興建自行車專用道,但我們能不能讓國內外的單車客更願意使用這些設施,讓更多遊客願意從自行車的高度和速度看台灣?這些都是台灣的自行車業者孜孜矻矻開發新車型,研究新技術的時候,大家都該深思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