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廣告

搜尋此網誌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數位之牆
2012-12-06 14:33:21 
文:【嘉丰資本】投資合夥人黃紹麟

(一)定位

如果,台灣舉全島之力在世界舞台上只能做成一件事,那是什麼?

◎場景一:2010年10月台北市某連鎖咖啡館

2010年,我從大陸回到台灣休假。期間,某財經週刊來採訪,他們正在策劃一個專題,讓台灣的六年級與七年級談談他們的未來夢想。記者先前並不認識我,也不知道我之前做過什麼,我僅是他們眾多的平凡的採樣對象之一。

當我眉飛色舞卻條理清晰的說完人生有上班族,創業者與投資者3個階段,談我怎麼布局走上投資者這條路,以及以世界為目標最後來到大陸工作與之後的經歷,記者開心的說,你是我這次的採訪對象中,最令人感到興奮的一位。

「你其他都採訪了什麼人?」我問。

眾多台灣上班族,六年級與七年級。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受訪對象未來的夢想是不想再上班,去開咖啡館。記者感到很挫折,因為這個專題如果都只能採訪到這樣的內容,可以想見一定不精彩。記者說,採訪過程中最常聽到的抱怨是,薪水低,工作操,老闆機車,換工作難。

「所以想創業」記者說。然而,這種創業動機其實源自於逃避現實。

我非常理解這樣的抱怨。在我2006年離開台灣之後,每一年回台灣休假與老同事老朋友見面,他們談的無非就是這4件事。6年過去了,這些抱怨沒有變過,台灣跟我當初離開的時候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就像一灘流動緩慢的水。我很難過的覺得,當時決定離開是對的。

沒有夢想的社會是可怕的。

◎場景二:2012年11月北京市某連鎖咖啡館

老友來北京辦事順便探訪。他在2005年創業,現在在台灣經營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有一百多員工。2007年來上海開分公司,成績斐然,現在已經有兩百多個員工,收入不錯。依照經營收入狀況已經可以準備規劃上市,投資人也催促他,但是他卻有些掙扎。

上市是好事情呀,掙扎什麼?「公司現在的利潤還不夠,會影響上市價格」他說。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把台灣分公司整個裁掉利潤馬上會出來」。我瞪大眼睛看他,一口茶差點噴出來。台灣分公司不賺錢拖累整個集團,但台灣的老員工是跟他一起打拼過來的,他不捨。

他每次回台灣,就會找機會跟台灣的員工講講大陸市場的發展,進步的情況。然而,台灣員工總是露出一副「跟我們講這個幹啥?又不需要知道大陸的情況」的表情。至少有2位台商 CEO跟我說過,他們面對台灣員工的這種反應,又氣又急。

台灣員工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拖後腿的,更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競爭力,跟他們講先進的東西卻又不削一顧。這些 CEO那種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恨啊,我非常明白。台灣人由於被世界邊緣化,不知不覺間最後被自己的視野邊緣化。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沒興趣知道。

數位時代這本雜誌,只要當期封面主題談大陸,當期銷量就爆跌。

◎場景三:2012年11月數位時代雜誌網站

數位時代翻譯了來自Startup Genome的調查報告,列出全球科技創業城市排行榜前20名。其中,有2個城市引起了我的注意:排名第2的特拉維夫(以色列),以及排名第17的新加坡。前者在戰火中生存,後者如果說是彈丸之地那是一點不為過。

文章: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57/id/25518

這篇文章聲明,由於沒有足夠的亞洲地區數據,所以沒有辦法針對亞洲地區的城市進行深入分析。所以,我們不必討論北京,上海,或者台北,香港可能會在上面排名到第幾名。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該用怎麼樣的視角來看這份報告。

以城市為單位?是的。

要不要認為台灣是個國家,那是你的自由,他人無權干涉,他人甚至有義務要捍衛你這種表達的自由。但是,放在經濟的天秤上,台灣的 2300萬人口,就是一個大型城市的規模。把台灣全島當成一個大城市,放到世界地圖上來看,很多事情就能看明白。

資源有限,人力有限。恐怕,台灣這個大城市,要去跟矽谷拼高下,去跟特拉維夫拼高下,要成為世界的某一種頂尖,就只能夠集中全島之力做一件事情了。過去,我們做加工出口,後來,我們做半導體代工。我們成功了,但是下一個會是什麼?

找到那件事,然後把全島資源砸進去,台灣才有希望。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

在企業經營管理上,我們常常談到「定位」。定位,源自於企業對消費者的觀察,以及對競爭對手的觀察。有了定位,就容易找准發力點,容易形成差異化,差異化就產生價值。套用到政治也一樣。台灣政治讓人民失望,是因為不論哪個政黨都提不出定位,只能頭痛醫頭。

要抓出定位,首先要能看到別人在做什麼。現在的島民沒有辦法從世界地圖上指認出台灣的位置,一方面討厭兩黨惡鬥的新聞,一方面繼續不看世界新聞。台灣與世界的交流正日漸減少,由於與周邊環境不接觸,最後連自己身處這個環境中的什麼位置都不知道了。

簡單問一句:人人都說台灣好,但我們真的知道好在哪裡嗎?

我們自以為的好,會不會一放到世界地圖上就是個不入流的?我們自以為「那個沒什麼」的,會不會一出國比賽就拿第一?我們看不清楚自己,是因為我們很少關心別人在幹嘛。本土化成為台灣的主流固然可喜,但是關起門來只看自己是有問題的。

並不是把上面那張排行榜貼出來,就表示台灣一定要去跟矽谷爭高下。我們能不能靜下心來看,以台灣的資源和優勢,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政府把70億台幣砸進了雲計算當中固然可喜可賀,但70億真的不多,你確定這真的把錢砸進了台灣的未來裡?

簡單問一句:「科技島」的定位還適用嗎?

台灣人的能力,台灣人的熱情,台灣人的素質,台灣人的創意,都是頂尖的。現在,只要能把這些力量集中在一個定位之下,堅定的推進,在世界的舞台上一定能出彩。我們希望,當世界上隨便一個人提到台灣時都會說,哦,我知道,那是個什麼什麼樣的地方。

我們要給自己一個這樣的夢,也要給世界一個這樣的夢。

如果,台灣舉全島之力在世界舞台上只能做成一件事,那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給出我的答案:台灣要做「東方的瑞士」。如果,你知道瑞士是在近50年才從一個山區農業小國發展成人均收入排名全球第2的國家,你一定會認為這不是做夢。

(二)開放

把自己封閉起來絕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只有開放與國際化才是台灣有力的屏障。

◎場景一:2011年10月台北市某速食店

與一個朋友晚上約在這裡聊。他幾年前剛到上海工作的時候我們很常吃飯,後來他離開大陸的電子商務公司在大陸創業卻以失敗收場。沒想到,因緣際會進了大陸最大的網路公司擔任要職,頗受重用。他剛去的時候非常驚訝,這間公司的管理制度與薪水是世界頂尖水平。

我和他交流了自己在大陸的大型網路公司工作的經驗,也只能用大開眼界形容。像我們這樣的台灣職業經理人在大陸公司工作的越來越多,大家心裡都明白,大陸不是一個生活起來很愉快的地方,真的,台灣是個好地方。但是回台灣去,你一定找不到這麼高薪的工作。

以前,我們經常聽說有些台商到大陸發展不順利,沒臉回來,只能賴在當地。媒體還給這群人取了一個稱號,叫做台流。現在,台流有了新的定義:一群在大陸發展很好的職業經理人,就算想回台灣卻沒法找到這麼高薪以及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只好選擇繼續待在這裡。

前一陣子,台灣媒體的熱門新聞,是有學生到澳洲的屠宰場去打工,賺取高額收入。這下子好了,不管是高科技還是低科技,大家全都知道去外面工作能賺得比台灣還多。這種人才的移動,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民眾始終跑在政府前面。

然而,為什麼人家能夠給這麼高的薪水?

◎台灣越開放,台灣就越安全

問:A公司投入一百個工程師研發產品,賣給全世界;B公司投入同樣人力研發,賣給全台灣。哪個公司的工程師收入高?
問:C公司投入20個工程師開發手機APP,以東南亞國家為市場;D公司投入同樣人力開發,以台灣為市場。哪家能吸引到優秀人才?

任何對於人才外流現象感到憂心忡忡的人,首先要做的不是高喊愛台灣,而是想辦法建立起一個環境,讓人才能留下來。說白了,台灣的企業注定要以世界為目標,只有企業走出去,人才才會走進來。甚至,吸引他國的菁英加入。我們的政策跟上了嗎?

所有現象的根源,就是3個字:「國際化」

除了本土企業走出去,我們應該還要讓外國企業走進來。而外國企業走進來的原因,是因為從我們這裡面向世界很容易。Facebook在亞洲的第1個辦事處在印度,這個沒有疑問因為印度人口很多;而第2個辦事處設在新加坡。同樣是彈丸之地,為什麼不選擇台北?

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2個字:「開放」

台灣越開放,台灣就越安全。當全世界的富豪都把錢存在瑞士時,瑞士很安全。當全世界的大型企業亞洲總部都設在新加坡時,新加坡很安全。任何對瑞士與新加坡的攻擊,無異於跟世界為敵。把自己封閉起來絕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只有開放與國際化才是台灣有力的屏障。

將來,也會是與鄰近大國的談判籌碼。

◎場景二:2012年10月台灣電視新聞報導

某日電視新聞,台商協會的會長,在正式的公開的,馬英九總統在場的場合,在講台上直接批評台灣政府對於製造業要回歸台灣的各種辦事效率低下,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感覺上,大陸的台商一片誠心要回來,而政府實在太讓人傷心了。

唉,其實,誰不知道你是因為大陸的人工成本高漲所以想回來?大陸的薪水在某些行業已經高於台灣,所以回來用台灣人便宜又好用。當年你還不是因為大陸人工便宜所以去大陸?在商言商,儘管台灣政府效率低落,你那一片赤誠又兼且愛台灣為台灣好之類的姿態就免了吧。

這則新聞讓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製造業要回歸台灣。我的看法,別回來了,走吧,哪裡成本低哪裡去。現在回來,將來還是要走,這是製造業的宿命。這些台商對政府的要求是開放外勞,所以製造業回歸台灣是打算雇用成本更低的外勞。這能創造多少台灣人的就業機會?

而,台灣的下一步絕對不會是製造業,是在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其中,面向國際的觀光產業是其中一個支柱。我期待,未來台灣的大學畢業生中,有30%以上的人在觀光旅遊相關產業裡工作。台灣企業走出去,世界遊客走進來。

台灣越開放,台灣越安全。

◎台灣的未來,是成為東方的瑞士

一定很多人還記得,台灣曾經是雨傘王國,玩具王國,全世界的雨傘玩具大部分是台灣生產。然而中國大陸興起,取代台灣變成世界工廠;台灣當年是取代日本成為世界工廠。更早之前,日本興起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工廠。而現在,東南亞正在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

每一個把世界工廠寶座讓給別人的國家,一開始都很迷茫。其實,中國大陸現在也很迷茫。在世界舞台上,我們已經離開上一個階段,但還沒進入下一個階段,因而感到迷茫。然而,我們再也回不到當初。我們要往前看,尋找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來做為突破點。美國就是如此。

台灣人,拜託你不要再想著回代工廠裡了,拜託。

提到瑞士,很多人只想到旅遊。但,瑞士的生化科技非常先進,全世界有多少人是飛到瑞士去做美容手術的;瑞士的美容保養品是頂級的。台灣的科技不是不能發展,但不是「發展科技產業」,而是「把科技投入到高附加價值的傳統產業中去」才對。

高附加價值產業,觀光旅遊是一個,醫療美容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哪裡產生高附加價值,哪裡投入科技人才。因而產生的國際行銷人才需求,品牌經營人才需求,就是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機會。台灣人的能力要升級,不要再想著回到工廠裡去了,回不去了。

你一定不知道很多大陸人現在都特意飛到台灣來做醫療美容。相對於大陸的醫療美容產業,台灣的醫生細心有醫德,服務意識強,技術水準高。把台灣向亞洲開放,可以想像有多少醫療專業人士(包含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將留在台灣,不需要遠赴他鄉工作領取高薪。

台灣的未來,是成為東方的瑞士。

(三)政策

政府的愚蠢,來自人民的愚蠢;我們不能想當主人,同時又期望著別人來指導我們。

◎場景一:2012年11月北京某公寓

剛從台北飛回到北京的住所,當晚就收到台灣朋友轉寄來的郵件,附上了一個PDF檔案,檔名是:「台灣!世上最蠢的政府 -工研院高為邦博士 2012.09」。打開一看,是高博士在2012年7月份發表的報告,報告正式標題為《人才外移的對策》。

這份報告有很多數據,說明台灣面臨諸多危機,非常有參考價值。但報告最後建議吸引製造業回歸,並且以此調整政府政策。報告中部分論點我認同,但這個結論我已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台灣人不應該再回到工廠裡去了」,製造業不該是政府乃至全台灣關注的對象。

報告中有一頁引起我高度興趣。這一頁的標題是:「檢驗二十年來的經濟政策」,列出了台灣這20年以來的政府經濟政策標題,摘要如下:

「亞太營運中心」製造、海運、空運、金融、電信、媒體
「全球運籌中心」
「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8100台灣起動」「Taiwan Double 」
「新10大建設計劃」
「挑戰2008國發計劃」
「6星計畫」
「8年800億治水預算」
「2兆雙星」
「加值島服務中心」
「振興傳統產業6大措施」
「大溫暖大投資」

由於沒有去細看每個經濟政策的目標與做法等細節,不好去評判這些政策的功過。但上面列出的12個政策如果是在20年內發生的,意味著每個政策平均只執行了一到兩年,馬上新的政策又來了。如果這樣頻繁變動策略的事情是發生在一家民營企業,我估計這企業早就倒了。

一直變,說明沒有想清楚。

◎政府的愚蠢,來自人民的愚蠢

過去20年,台灣從國民黨專政到兩黨輪替,政策的可持續性遭到很大挑戰。新官上任三把火,總要證明自己比前人強,很少有人說,以前的人做得不錯,我們繼續執行。即便心裡這麼想也沒法這麼做,這些人是在替政黨的面子工作,不是替人民。

所以有人會懷念起國民黨專政時期的那種效率與群策群力起來了?我相信有。專政體制只要遇上對的領導人,發展是一日千里,歷史上的輝煌朝代都是因為有了明君。然而,不要忘記我們選擇了民主,我們認為人民最大,我們認為一定要有反對黨,我們認為政黨應該輪替。

所以,簡單的問一句,到底誰是主人?

我們不能想當主人,同時又期望著別人來指導我們。人們對政治的失望在於大家隱隱期望著一個強大政府的誕生,領著我們闖過所有困難,然後這個政府還對我們唯唯諾諾,俯首貼面自稱為僕人。還抱有這種幻想的人,說明對於自己身為一個民主體制下公民的責任還不清楚。

很多人提到韓國政府多強大。然而我們真的想要一個這樣的政府?

把台灣政府痛罵為「世上最蠢的政府」,只說明台灣真的是個民主而言論開放的社會,但我們要很清楚政府的愚蠢,根源在人民的愚蠢,特別是這個政府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不要期望政府指導我們,我們應該反過來告訴政府,我們要什麼。我們有責任自己要聰明起來。

我說我要,你辦好它,責任共擔。這是民主制度下應有的公民自覺。

◎台灣早就變成觀光島了

其實,民間一直跑得比政府快,此外,地方政府跑得比中央政府快。已經有很多民間業者投入在台灣大量興建連鎖觀光飯店;當我在本文提出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時,不少地方政府在地方旅遊上已經投入。以下分別是宜蘭與花蓮2個地方政府所建立的旅遊網站:

http://bus.yilanmr.org.tw/

http://tour-hualien.hl.gov.tw/

內容還可以吧?但這些網站都有問題。第1,沒有英文版,日文版與簡體版。第2,其中一個網站在大陸打不開,因為被大陸的國家防火牆封鎖。這只是2個例子,說明我們還在想著島內民眾的觀光市場,我們還沒有想過要去招攬境外觀光客。或者,我們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人是怎麼想我們的。缺乏國際觀。

來台灣旅遊的觀光客中,人次排名第一的是大陸,其次是日本,再來港澳,再來美國。而,來自韓國,東南亞的觀光客在日漸增多中。走在台北的士林夜市,三步兩步就可以看到日本人,講廣東話的應該是香港人,以及拿著單眼相機到處拍照的大陸人。台灣,早就從科技島變成觀光島了。

台灣的自然觀光資源有限,與大陸或美國等擁有廣大疆域的地方比較,高山不如人家壯麗,流水不如人家磅礡。但是這裡的人文值得細細品味,這裡的小吃很好吃,還有各種特產,台北 101的跨年煙火活動很熱鬧,南部的熱帶風情,東部的太平洋美景,各式溫泉......。

我們有信心,來到這裡的人會喜歡上這裡。

◎場景二:2012年 5月台灣電視新聞報導

電視新聞播放著大陸遊客在觀光景點前排長龍,以及有人隨地大小便的畫面,想必加深了台灣人對於大陸觀光客素質很低的印象。在台北搭捷運,一上車就搶著坐博愛座的,通常一看就是手上拿著簡體字觀光地圖的。插隊,隨地吐痰,亂丟垃圾,這些行為就更別提了。

我在北京生活,經常是看著身邊的行人無視紅綠燈直接過馬路,我呆呆的等著綠燈亮起才走。就連首善之區的北京居民都是如此,其他地方的人就可以想見了。我也一直很不明白,這個地方的人民已經很富裕了,為什麼心態和行為都跟難民一樣。

但是,這些低素質行為,以前都發生在台灣人身上過你知道嗎?在民國80年左右台灣開放境外旅行後,富裕的台灣人初次接觸世界,在各地鬧過各種笑話,例如老先生老太太把飯店房間內用品(包含床單枕套)打包帶走之類的荒唐事件,當時新聞都有報導,我印象非常深刻。

身為地球公民,我們很感謝當時代表著高素質生活的的西方社會接納了我們,教育了我們,等待著我們成長。彬彬有禮的台灣社會也曾經是一個到處有人亂丟垃圾,到處有人插隊就怕搶不到的難民心態社會。30年前當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身處的台灣社會很容易經歷這些。

我們曾經享受過西方社會的包容,現在,是我們盡義務的時候了。

此外,這個新聞所凸顯出來的大問題,第一反應不該是檢討別人,而應該是檢討自己。台灣在長期的出口導向之下,從沒想過有一天台灣會湧入這麼多人。所以,廁所不夠。廁所居然不夠你知道嗎!那麼,如果湧入台灣的觀光客,是目前數量的2倍呢?3倍呢?5倍呢?

台灣要成為東方的瑞士,急需投入基礎建設。公僕你聽到了嗎!

◎結語

我在大陸居住6年,因此深深的體會台灣有多好。台灣要發朝向東方的瑞士這個定位前進,絕對有足夠條件。忘記過去製造業的輝煌,在這個定位下發展觀光旅遊,醫療美容,文化創意3大高附加價值產業,把資訊通訊科技投入這3大產業促成高效率的運作以及全球接軌。

我們要打開大門,迎接世界,不論是觀光客,投資人還是企業主;我們一出生就準備要出海,以世界為市場,跟國際人才和企業一較高下。我們不甘於只待在這個小島上,因為,台灣人血液裡流淌的本就是浪跡天涯的海洋性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